中國江蘇網10月23日訊(通訊員 秦雪 李鍇樂 記者 冒群)明明搜索的是“某某大學”,點擊鏈接卻發現滿屏的“六合彩賭博”?小心!你可能碰上了“域名劫持”。 昨日,南京市浦口區人民檢察院公布了一起“劫持域名”類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案件,被害網站遍布江蘇、四川、廣東、上海等地,數量多達440個。
專選瀏覽排名靠前的網站來坑
此案要從兩年前說起。2017年9月起,沈強辭掉工作在家里做起推廣賭博網站的生意,而他賺錢的手段正是“域名劫持”。在非法獲取網站管理員權限后,沈強將指向賭博網站的“JS代碼”添加至網站后臺數據,此時網友再點擊被害網站,就會自動跳轉賭博網站,而他就依靠這些網友的點擊率獲利。到后來,朋友老林聞訊也加入這個行列,一起掙“辛苦費”。
為了擴大訪問量,在選擇被害網站時,他們特意選取了百度等搜索引擎瀏覽排名靠前的網站。據悉,這些被入侵的網站中,不僅有各地高校的學院、研究所、實驗教學中心等教育系統網站,也有云計算服務器、出版社等民營企業網站,甚至還有教育部門等政府機構網站。
據辦案檢察官介紹,域名劫持是互聯網攻擊的一種方式,最終目的是把目標網站域名解析到錯誤的地址,從而實現無法訪問目標網站的目的。本案犯罪嫌疑人在網頁上添加所謂“JS代碼”,使得網站域名被惡意解析到其他IP地址導向賭博網站,無法正常發揮網站服務功能,這種行為實質是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的修改、干擾,根據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一款,應當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追究其刑事責任。
9月,浦口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破壞計算機系統罪依法對沈強、老林二人提起公訴。
“賺錢代碼”變身“如山鐵證”
查實被害網站數量、認定非法獲利金額,是辦理本案時檢察官碰上的最大的難題。
針對本案犯罪電子化、網絡化的特點,辦案檢察官建議一方面以偵查實驗的方式還原犯罪手段,一方面扣押沈強等人電腦進行歷史記錄還原,并前往被害單位調取網站入侵痕跡。
據沈強供述,他在編寫代碼時特地添加了統計代碼便于統計,利用某網站的查詢功能就可以將IP訪問量等相關數據都計算在他的名下,而他就按照每個IP地址0.3元的價格賺取費用,而老林也按照同樣的套路賺取費用。經過全面梳理統計網站數據、被害網站入侵痕跡、銀行轉賬記錄等,加強數據比對印證,檢察官最終審查認定: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,沈強入侵網站404個,訪問量38萬余次,獲利11.5萬元;老林入侵網站36個,訪問量10萬余次,獲利1.3萬元。
網絡是有記憶的,這些幫助沈強、老林躺著數錢的“賺錢代碼”,最終成為了他們定罪量刑的“如山鐵證”。